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语言 > 民族语文翻译  > 详细页面

新时代的新发明,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信息化成果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孙文振 张雅雯 马美玲 2018年10月08日 阅读量:

在青海西宁举行的藏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安多方言版)发布会现场,藏族青年认真观看软件翻译效果展示。资料图片

民族文智能翻译软件实现了自动翻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袁博摄

  今年6至7月,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先后在四川成都、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三大藏语方言区,召开了藏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发布会,集中展示了藏汉/汉藏智能翻译系统(网络版)、藏汉对话通(安卓版、苹果版和PC版)、语音转写通(藏汉)(安卓版、苹果版和PC版)、藏文语音输入法(安卓版、苹果版)等12款藏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

  “12款藏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的研发应用,大大提高了藏语文办公自动化、网页互译、实时语音翻译、查询校对、古籍整理等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生产、金融信贷等实际生活。而且,我们研发的所有软件都免费共享,可垂直应用。如:下载手机APP,点击进入藏汉智能语音翻译软件,操作简单,可以让用户快速上手,让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享受到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早日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强大的民族语文信息技术支撑。”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党委书记兰智奇说。

  12款藏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及使用者的一致好评。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在出席7月3日西宁市举行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藏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安多方言版)发布会时对藏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大加赞赏。这12款软件也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藏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可帮助基层干部更好地向少数民族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提供实实在在、随时随地的帮助。在场的藏族干部群众亲身体验了翻译软件的奇妙,他们说一句藏语,大屏幕和扩音器便同步显示出汉语翻译。现场的编辑、记者朋友也纷纷拿出手机,下载APP软件试用后,惊喜地慨叹藏汉文写作实现了自动翻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新成果,成功研发多语种翻译软件

  认识到三大藏族聚居区语言的差异和藏族聚居区人民的不同需求,翻译局有针对性地研发出了藏语不同方言版的翻译软件。“所有藏文语音软件都支持卫藏、安多和康巴3种方言,在软件设置中可自由选择。”兰智奇说,“翻译局始终本着民族语文翻译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国家民族工作、必须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标,认真做好‘十三五’时期民族语文翻译信息化建设工作。”

  民族语文智能翻译特别是智能语音翻译软件的研发,是“十三五”期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民族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自2015年以来,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民族语言文字与汉文互翻互译的多语种智能翻译及交互式语音机房,并成功研发了40余款应用型民族文辅助翻译软件。其中,包含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多种民族语言。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在这些软件研发的背后,翻译局为之开展了长达十多年的技术研发和语料收集工作,这些成果积淀使他们在少数民族智能语音翻译中厚积薄发。“我们开发这些智能软件,就是希望能够打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沟通障碍,不让民族地区的百姓在信息化时代掉队和落伍。”兰智奇说。

  如今,民族文电子词典、辅助翻译软件、校对软件已经服务于党代会、全国两会。其他智能翻译软件已在民族地区及有关部门投入使用,为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新作为,民族语文信息化建设走上快车道

  翻译局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局内资源、人才、技术优势,深入新疆等民族地区调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为推动双语和谐、提高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努力。”兰智奇说。

  自2010年以来,翻译局在民族语文翻译软件研发中已取得多方面的成果,如:加强蒙古、维吾尔、藏、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个语种平行数据库建设;研发国内首套汉文与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种民族语文双向智能翻译系统;建立国内第一个多语种(民文与汉文)智能翻译及交互式语音机房等。这些信息化建设,使民族语文翻译走上了“信息高速路”。

  2015年开始,翻译局以维吾尔文智能语音翻译软件作为研发重点,力求探索出维吾尔族群众学习汉语、其他民族群众学习维吾尔语的语音翻译软件。经过努力,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维汉智能语音翻译、维吾尔文语音输入法、维汉录音机软件、维汉网页互译等9款维吾尔文智能软件;研发出了6款智能手机民族文输入法,实现了台式电脑到移动终端的扩展。

  “当前,市面上流行的智能手机输入法主要是搜狗输入、百度输入等。为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多地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丰富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渠道,我们研发出了专门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和彝文6款语音输入法。有了这6款输入法,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和彝族群众,可以用本民族语言在手机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信息处副处长何燕龙说。

  让何燕龙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的彝文智能软件发布会现场,彝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庆祝。他们对能使用上彝文软件、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进行沟通、交流,深感荣幸和自豪,也十分感激翻译局让他们平等地享有信息化成果。

  新应用,紧跟时代潮流满足少数民族需求

  “要做好驻村工作,完成好工作任务,首先就是要解决沟通的问题。在学习维吾尔语的过程中,维汉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准确的翻译解决我的‘燃眉之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商发展局的住村干部赵锐在给翻译局的感谢信中如是说。

  “据我们了解,维汉语音翻译软件在新疆20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中初见成效。”兰智奇说,维汉智能翻译软件自2015年陆续上线后,在新疆各地区逐步得到使用和推广,每月新增用户10万余人。“我们收到了很多反馈意见,其中有资深翻译专家,有个体商户、下乡干部,也有普通群众,都对软件给予了充分肯定。”

  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托万克喀库拉村团支部书记图提古丽·如则也写来感谢信,她说:“村民们安装了维汉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大家生活都有了新变化:学习汉语没有那么吃力了,和汉族干部群众的交流方便了;大家到市里买东西、办事都可以随时翻译成汉语,都很喜欢用。”

  从初级的电子词典、输入软件等到今天的智能翻译软件,翻译局的研究团队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路程。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少数民族用户的需求,他们在新发布的智能翻译软件系统中加入了新词术语,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民族语言翻译工作的准确率,而且紧跟时代潮流,对民族语文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民族语言智能翻译软件的研发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发音语料库的收集和建立。”何燕龙说,“经过多种收集语料方案的尝试,我们最终借助手机APP为载体进行语料收集,解决了这一难关。”

  即便如此,少数民族语音语料库的完善工作进展依然缓慢。如征集藏语卫藏方言语音语料时,搜集工作就整整持续了一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放弃,而是争分夺秒、加班加点。语料搜集整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何燕龙说。

  如今,三大藏语方言区的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已经上线发布。维吾尔语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已在新疆大范围推广使用,并颇受好评,维汉语言翻译准确率高达90%。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司法、新闻单位和部门,已经成为少数民族语言智能翻译系统的受益用户。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翻译局专门设立了技术展台,研发人员现场展示的少数民族语言智能翻译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得到中央网信办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

  “今后,我们将牢牢把握住新时代的新要求,在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响应国家需要和人民期待,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技术发展潮流,继续大力研发适应民族地区需要的民族语文翻译软件产品,实施多语种智能翻译、OCR文本识别(OCR,即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缩写,光学字符识别。OCR文本识别是指将扫描时的内容识别为文字、文本,而不是通常的扫描为图片)和交互式智能语音项目,实现民族语文翻译软件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推广。”兰智奇说。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