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博 > 文博动态  > 详细页面

5G时代来了!科技为文化产业赋能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中国民族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0日 浏览量:

  

2019年元宵节成都成功实现5G+8K的惊艳亮相。 新华社供图

  不久前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一名观众在中国公司展区体验虚拟现实(VR)游戏。 新华社记者 郭求达摄

  2019年3月15日,故宫博物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打造5G应用示范、建设故宫智慧院区、举办人工智能大赛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

  这意味着,今后观众在故宫能够享受到大带宽、短时延、无限连接的“5G智慧故宫”全方位服务体验。“600岁的紫禁城从未与科技靠得如此之近。”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相比现在的4G网络,5G具有高速率、低延时、低功耗、高移动性、多元终端五大优势,将推动边缘计算、物联网、感知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也给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紫禁城与科技的“亲密接触”

  故宫博物院所在的紫禁城,既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让更多人有机会参观故宫,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早在1998年,故宫就启动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全院的办公信息网络,铺设光缆近40公里;宫内累计安装600余个WiFi天线,为办公应用、遗产保护及观众服务提供无线网络;建立了管理186万件(套)文物信息的藏品系统,并开展涵盖10项内容的古建筑遗产监测;发布官方中文、英文、青少年网站群,年浏览量达2200万人次;开发深度解读文物信息并提供文化服务的APP,下载总量超过600万次,官方社交媒体微博、微信账号拥有的粉丝总数超千万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也在故宫第一时间应用。

  2018年,故宫推出依托高科技的展览《清明上河图3.0》掀起一阵热潮,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与多种科技手段相融合的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几年中,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此次故宫与华为合作,率先引入5G技术,打造“5G智慧故宫”。对此,单霁翔畅想:让远在世界各地的观众随时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实地参观故宫博物院的乐趣;让每一位来到故宫博物院的观众能够享受到更高速的网络服务和高清视频内容,瞬间获取眼前的古建筑、文物知识链接和服务设施信息,对文物出入库、修复、运输、展览的全流程进行随时随地的安全监控;邀请世界各地的文物医生和考古学家远程开展文物修复的会诊或考古调查;利用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文物的鉴定、修复和青少年教育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和更强有力的知识支撑。

  单霁翔诙谐地说:“不能再出现观众排队到凌晨等待看展的场面,不能再发茶水和方便面了。5G的引入,为智能化管理观众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观众以往的观展数据,提供更合理高效的参观引导。”

  文化产业纷纷向高科技看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等区域首次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为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的媒体记者提供了5G网络;不少代表、委员也在积极关注5G技术的应用;各大手机生产厂商也竞相推出5G应用解决方案,这些都让人们对5G时代满怀憧憬。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曾这样描述5G时代的日常生活:“清晨,5G路由器悦耳的声音叫醒你,智能床垫感知你的睡眠情况,然后连接咖啡机送上一杯浓淡相宜的咖啡……”在他看来,5G不仅快,而且非常智能,将改变行业,改变社会。

  如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品已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百姓生活越来越密切。随着5G技术的应用,以及VR、AR、8K视频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数字文化产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将呈现出一副崭新的“面孔”。

  2018年11月,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宣布,将推出全国具有示范性的“5G智慧博物馆”。游客可通过5G技术“穿越”回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通过车马坑身临其境地感受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去年年底,中国联通文化旅游5G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在河南红旗渠景区揭牌,现场发布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AI旅游服务、5G+社交分享等5G智慧旅游系列应用。以此为标志,红旗渠景区正式开启了智慧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近日,在陕西移动5G演示大厅内,大屏幕上播放着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实况,画面清晰流畅,戴上VR头盔,如同在现场一般,面前的车辆、建筑触手可及。据介绍,不久前在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陕西移动成功实现了5G网络的8K+VR超高清视频直播,这标志着陕西省首个5G联创示范区正式建成。

  今年元宵节晚上,在灯光旖旎、流水潺潺的锦江河畔,全国首个5G文化旅游示范街区——成都“夜游锦江”航段也成功实现5G+8K全球首航。当晚, 通过5G+8K远程直播,位于东风大桥点位的观众欣赏到了两公里以外航线上廊桥点位的川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通过屏幕,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的头饰、服饰、表情变化等细节,甚至能看清演员的每一根睫毛,可谓纤毫毕现。市民纷纷说: “无法想象能在电视上看到如此清晰的画面!” “太震撼了!感觉面对面也看不了这么清楚,科技感十足!”

  新技术的变化正在为文化产业打开另一扇窗。有了这扇窗,我们可以将新的数字科技用于文物征集、保护、修复、陈列,用科技的力量让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活”起来;有了这扇窗,我们可以将领先的科技与文化娱乐等生活元素相融合,让高科技产品尽快飞入寻常百姓家,方便人们的生活。

  5G与文化产业碰撞出新火花

  5G到底有多快?在业内有一个比喻:如果把2G比作自行车,3G就是摩托车,4G是汽车,5G则是高铁。

  5G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各类基于5G的创新应用也将逐渐浮出水面,形成新的文化发展方向和热点,从而推动文化和旅游形态在新时代的飞跃和改变。

  有报告称,5G技术将为文化产业带来广阔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5G技术的应用,会优化文化产业的生产流程,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5G技术也会为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创造条件,促进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在以5G为背景的“加速度”时代,5G带来的数字技术创新,将促使文化生产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为文化产业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使各种业态出现融合趋势。

  “文化与科技是创意的两翼,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容驱动,科技为文化融合与表达探索创新可能。”金元浦说,在5G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面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必须要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正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所说,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