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博 > 文博动态  > 详细页面

宁夏博物馆镇馆之宝将亮相《国家宝藏》 胡旋舞墓门上央视讲述宁夏故事

来源:银川日报 作者:李尚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6日 浏览量: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于去年12月底在郑州成立,宁夏博物馆等我区5家文博机构也在其中。

  记者从宁夏博物馆获悉,作为“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发起和成员单位,宁夏博物馆将携镇馆之宝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登上央视《国家宝藏》2020年春节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的舞台,向全国观众讲述文物故事、黄河故事、宁夏故事。

  9省区博物馆发起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

  去年年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黄河流域9省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支持,河南博物院承办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在郑州召开。研讨会上,由青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甘肃博物馆、宁夏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和山东博物馆共同发起成立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正式揭牌,48家文博机构成为首批联盟成员单位,其中包括我区5家文博机构,分别为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西夏博物馆、石嘴山博物馆、盐池博物馆。

  近年来,宁夏银川市重点对东线沿黄河文化旅游带进行规划开发和建设,确立打造东线黄河金岸生态度假文化旅游带,大力推进沿黄河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认为,作为黄河流域的博物馆,必须承担起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光荣使命,共同讲好文物故事、黄河故事。宁夏博物馆作为发起单位,将带动宁夏各地博物馆深入参与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事业中,通过在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创开发、人才培训交流等方面与区外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合作,系统梳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孕育、演进和发展历程,揭示黄河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华民族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黄河流域9省区9件文物亮相《国家宝藏》

  在“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的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2020年春节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也正式启动了。

  据悉,《国家宝藏》栏目组邀请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机构从5464公里的黄河各段取水,在节目中展示。这是继1995年央视春晚展现的99瓶从源头到入海口各段黄河水后,又一次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黄河之水的内涵。

  此外,该栏目组还从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中分别选出一件代表性的文物,讲述与黄河文明的渊源,并由国内外知名表演艺术家演绎国宝的今生乐章。宁夏博物馆馆藏国宝“石刻胡旋舞墓门”也将亮相此次的国宝音乐会,展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节目已经于本月初在北京录制结束,将于1月29日晚8点半,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晚间黄金档播出。

  “我们要传递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文博信息,打造黄河联盟的自身标识,就要积极破圈层,不要把自己陷入一种高层次的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李进增说,此次《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就打破了这种固有的圈层结构,引发全国对文物保护的关注,掀起热潮,无形中扩大文物保护传承的群众基础,让这件事做得更有意义,更有影响。

  胡旋舞墓门是丝路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

  1985年出土于宁夏盐池县窨子梁唐墓的石刻胡旋舞墓门,是宁夏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墓门有两扇,每扇石门正中都浅雕一个“胡旋舞”男伎,站立在一块编织精美的小圆毯上,双人对舞。他们有着典型的胡人形象,四周剔地浅浮雕卷云纹,似舞伎腾跃于云气之中,造成流动如飞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构思精妙,主题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自然,体态轻盈健美,舞姿迅疾奔放,充满欢乐生活气息。

  据介绍,根据窨子梁唐墓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卒于唐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墓志中使用了许多武周时所造的字。从志文可知,墓主人为月氏人,何姓。何姓是西域康国昭武九姓中的一支。胡旋舞墓门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揭示了宁夏在北方国际商贸中的突出地位。

  “我们馆里一共有3件镇馆之宝,《国家宝藏》栏目组根据节目效果综合考量,最后选了这个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据宁夏博物馆副研究员李鹏介绍,节目会以多角度展现这一文物,更有国内著名舞蹈家再现历史中胡旋舞的动人魅力。

作者:李尚

  资料来源:银川日报

  中新网宁夏

上一篇:
下一篇: